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媒体怀德
诗人诗语共话写意马洲
靖江日报发稿时间:2015-07-05浏览次数:118

    今年,《诗刊》社和本报第三度携手,以“走进怀德”为主题,共同举办“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3月25日至26日,荣荣、刘立云、马新朝等获得“鲁迅文学奖”的诗人,走进靖江的春光,去怀德、看造船、品兰花、赏盆景,为“春天送你一首诗·走进怀德”活动的诗歌创作找寻灵感。三天的行程里,诗人们对靖江有了丰富的体验,对这里的文化与风情,也都有了自己的理解。

  □本报记者仲一晴 朱娜 摄影 盛义

  马新朝:“我爱靖江的汤包”

  马新朝: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作家书画院院长,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曾获得人民文学奖、闻一多诗歌奖、杜甫文学奖。2005年,他的长篇抒情诗《幻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由于要赶往西安参加一个会议,马新朝在靖江只待了一天。他格外珍惜在靖的时光,每到一处都仔细聆听介绍,回到酒店,还要和诗友讨论一番在靖的所见所闻。作为著名书法家,马新朝还兴致勃勃地挥毫泼墨,写下“乙未春日,中国诗人来靖江采风,遍历靖江之美景,数日乐之、舞之、咏之!终身难忘也!”随后,他提议每位诗人都在文后签名留念。

  给马新朝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靖江人吃汤包时的自信感、自豪感和文化感。他说:“靖江南临长江,是在长江的涛声哺育下长出的城市,它美丽、灵秀、温馨、诗意,不仅有着众多的名胜,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然而,这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吃文化,吃文化也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凝结着当地人民的智慧、追求和风俗。尤其靖江的汤包,不仅是当地的名吃,也是中华名吃,其口感好,制做隐秘精细。吃的时候开天窗,再吮吸,有一种神秘感、仪式感和独特的地方性。通过吃汤包,让我感受到当地文化的厚重和神秘,由此肃然起敬。我爱靖江;爱这里的文化、爱这里的父老乡亲、也爱这里的汤包。”

  阎安:“这里有山有水有诗有歌”

  阎安:著名诗人,《延河》文学杂志主编,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诗歌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2014年8月凭借诗集《整理石头》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来自古城西安的诗人阎安,住在靖江的第一晚就失眠了。他说:“白天看了好几个地方,记录了很多信息,晚上睡下后在心里默默消化,有了创作灵感,久久难以入睡。”他说的没错,在靖期间,阎安成为了一个忠实的倾听者、询问者和记录者。

  无论是对江鲜,还是对兰花,对水石盆景、岳庙、季市古镇,阎安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话不多,听完介绍,就撇开大部队,独自走进小街巷的深处,默默地欣赏着、感受着。听到靖江人热情地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他立即拿出纸和笔,用充满汉隶风格的字体,写下一条条简要信息。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总是要向身边的靖江人询问,一定要弄清楚来龙去脉。

  靖江浓厚的文化氛围让阎安印象深刻。靖江日报社与《诗刊》社联合举办的“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今年已经是第三届了,一个县级市能有如此崇尚诗歌的氛围,让他惊喜。聊起文学,聊到诗歌,这位骨子里充满三秦浩气的西北诗人,情不自禁地拿出自己的诗集,高声朗诵起来。他说:“靖江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有诗有歌。她的美丽富饶让人们生活安宁,安居乐业;她的文化氛围,让人们的灵魂和精神有所归依。但愿这里能出更多的好诗歌和优秀诗人。”

  刘立云:“‘春诗’为怀德锦上添花”

  刘立云:著名作家、诗人,《解放军文艺》原主编。1982年毕业于江西大学哲学系。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曾获1996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组诗《生命中最美的部分》获《诗刊》2003年度优秀作品奖。诗集《烤蓝》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14年获得十月诗歌奖。

  停驻在靖江每一处风景,频繁询问向导“为什么”,时而眉头微皱,时而爽朗一笑,这样的诗人刘立云,表面上看很合群,最食人间烟火,实际上他却在通过一个个发问,探究景貌背后的根源。他的作诗理念是:写任何诗,贵在发现。这趟靖江之旅,刘立云“发现”得很投入。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牧城景区、百蔚园、靖江三阳食品有限公司、岳王庙……走过一站又一站,访过一人又一人,刘立云评价靖江是一座锋芒内敛的城市。“我到过许多地方,靖江给我的感觉很独特,这里的人不爱喊口号,有文化氛围、有储备、有规划、干实事,一步一步走得很从容。”刘立云说。连续三届坚持举办“春天送你一首诗”文化活动,对一座县级城市而言,非常难能可贵。“也许几首描绘靖江的诗歌并不能带来多大的作用,但至少对这一代靖江人而言,他们受到了诗歌氛围的感染和浸润。”他说。

  在怀德学院,刘立云尤其感慨。“我是从文化大革命走过来的,1978年考上大学,当时的大学教育资源比较贫乏,所以我很羡慕怀德学院的学生。不仅学校的建立速度快,还注重紧跟校园文化建设,‘春天送你一首诗’就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平台。”刘立云说。

  荣荣:“为靖江写诗很‘走心’”

  荣荣:宁波市作家协会主席,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港》杂志社主编。曾荣获人民文学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优秀作家贡献奖。诗集《像我的亲人》曾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2007年凭借诗集《看见》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短发,大眼睛,快人快语,女诗人荣荣给人的感觉是开阔的、阳光的。在靖江采风,她在与友畅谈时,总是天高地阔畅谈,在见识靖江名厨高超技艺时,总是第一个拿出手机拍摄。用她的话来说,要为人杰地灵的靖江写一首诗,当然不能走马观花,要走心。

  荣荣很要强,事业、家庭、社交都不误,只能用零碎的时间写诗。但她认为这是最好的状态。十多年前,年轻的她将写诗当成一件大事,一坐到案桌旁,就开始苦思冥想。“这其实是为了写而写,近十年来,我对待诗歌和事业的态度完全变了。”荣荣说。人最重要的是生活是事业,写诗只是将光束聚焦到生活,讲究从心出发,写自己有感而发的东西,随意一点、任性一点,作品出来后,反而会让人感觉很放松很舒服。

  谈到时下兴起的“诗歌阅读时代来临”话题时,荣荣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朋友圈,点开她清晨推送的现代诗《路过春天》。一年多前,荣荣开始使用微信,加了1000多位好友,每天清晨都会推送一首现代诗,名曰“早上好读首诗”,已坚持了近一年时间。“我能坚持下来,是因为这些诗在朋友圈里的反响特别好,有时候更新晚了,他们还会催。”荣荣笑说。等到诗人采风团写靖江的现代诗出炉后,荣荣也会择一两首好诗推送。

  田禾:“我与靖江有‘故乡’情缘”

  田禾: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文学院副院长,专业作家。2007年创作的诗集《喊故乡》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早在多年前与诗友闲谈时,田禾听说了“靖江”,传闻这里有好景、有妙人、有美食,当时他默念“希望有机会去靖江”。这次诗歌之约,机会来了。

  初春靖江之行,田禾的“故乡情”留在了靖江。在很多个场合,极具乡村诗人气质的田禾总是非常健谈,爱开玩笑,擅长照顾同行之人。但在一次小型座谈会上,他沉默良久,很认真地说了一句话:“其实这次我是回到祖先的故乡了!”何故?田禾解谜:我本姓吴,祖辈追溯到吴国人,五六百年前,我的祖辈从旧时吴国首都地域迁出,根据考证,靖江这一带应是吴国首都所在地。“不仅是这一点,我这次来靖江,走过很多地方,接触到很多靖江人,总感觉很亲切,这与我回老家的某些感觉很类似。”田禾的回答很浪漫。

  岳王庙、蟹黄汤包、三阳食品厂……这些靖江元素让田禾想留在靖江“谈一场恋爱”。在他看来,靖江建县时间不是很长,却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丰富的饮食文化、时不时冒出的隐士诗人、勤劳智慧的创业人士,令他诗意大发。

  路也:“喜欢安静水乡的慢生活”

  路也:著名女作家,现在济南大学文学院任教。主要从事诗歌和小说创作,兼写散文随笔。获过《诗刊》第三届华文青年诗人奖和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奖、《星星》年度诗人奖、人民文学奖。

  从小在北方长大的路也,对靖江之行也是感受颇深。在她看来,靖江就是她心目中的江南,小桥流水,白墙黑瓦,处处风光秀丽,与北方的尘土飞扬决然不同。这位性格安静的女诗人,也特别喜欢靖江的安静,喜欢靖江缓慢的生活,就那么慢慢地品咂着,让时光流淌。每个人都是那么和蔼、温煦,每个老树、老巷都有这特别的味道,还有或远或近的油菜花,农舍的木门和红对联,都静悄悄地散发着江南水乡的风韵。

  她说:“我生活的济南并不是个缺水的城市,但我还是喜欢靖江的水。靖江就在长江边,城市和乡村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河港,人们生活在水边,日子和脸庞都是被滋润着的。”说起美食,路也的惊叹溢于言表。“我们北方人的温饱生活,在这里变成了审美和艺术,靖江人真的是聪明勤劳啊!”

原文链接:http://www.cnepaper.com/jjrb/html/2015-03/28/content_5_1.htm


热点新闻
快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