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2022年常州大学怀德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院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2-28

各系、各部门: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重要精神,进一步激发我院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我院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资源对接平台,选拔优秀项目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国赛,经研究决定举办2022年常州大学怀德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院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简介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原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由李克强总理2015年倡导发起,由教育部、中央统战部等12个中央部委和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重大创新创业赛事。大赛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主动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大赛受到了全国高校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其成绩对于学校综合排名等均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2021年,我院获得了省赛2银2铜的好成绩,获奖数量位居江苏省同类高校前列,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二、组织机构

大赛由教学事务部、学生发展部共同举办。

教学事务部负责院赛、省赛及国赛等各环节的组织和管理,进行竞赛宣传、作品遴选、项目培育和打磨以及院赛、省赛、国赛的具体组织工作;学生发展部进行资源保障和条件准备;各系部负责本系部师生动员、学生报名、项目挖掘和参赛组织等相关工作。学院邀请企业代表、投资人和院内外专家组成专家团,负责参赛项目的指导和评审工作。

大赛组委会名单如下:

主 任:  李伟明  刘春林

副主任:刘茂灿  王   峰

成员:教学事务部、学生发展部以及各系部相关负责人,企业代表、投资人以及院内外专家。

三、参赛赛道及组别

根据2021年第七届大赛的组织方案,大赛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萌芽赛道和产业命题赛道。报名对象、条件及相关要求可参考《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21〕2号)(附件1),如有变化,以教育部下发的第八届大赛通知文件为准。

(一)高教主赛道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分为本科生创意组、研究生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

1.本科生创意组

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教育部下发第八届大赛通知之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我院在校学生。学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初创组

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9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我院在校学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7年之后毕业的我院学生)。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成长组

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9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9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我院在校学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7年之后毕业的我院学生)。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鼓励本组项目围绕社区创业、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方面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鼓励大学生扎根中国大地,助力乡村振兴,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参赛项目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具有可持续性。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我院学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7年之后毕业的我院学生)。“青年红色逐梦之旅”赛道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1.公益组

(1)参赛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2)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者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3)师生共创的公益项目,若符合“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要求,可以参加该组。

2.创意组

(1)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的痛点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

(2)参赛项目在教育部第八届“互联网+”大赛通知下发之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3)师生共创的商业项目不允许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可参加高教主赛道

3.创

(1)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的痛点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

(2)参赛项目在教育部第八届“互联网+”大赛通知下发之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 1/3。如已注册成立机构或公司,学生须为法定代表人。

(3)师生共创的商业项目不允许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可参加高教主赛道。

(三)参赛项目要求

1.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相关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行业背景选题。

2.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鼓励跨系部、跨专业组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参赛人员(不含师生共创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87年3月1日之后出生)。

3.参赛项目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须尊重中国文化,符合公序良俗。

4.初创组、成长组以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组中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5.学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含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可以参加初创组、成长组,但不能参加本科生创意组和研究生创意组(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低于51%,其中初创组、成长组学生团队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6%。

6.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须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等;已在主管部门完成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须提交营业执照、登记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相关证件的扫描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真实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在大赛通知发布前,已获投资 1000万元及以上或在2021年及之前任意一个年度的收入达到 1000万元及以上的参赛项目,请在总决赛时提供投资协议、投资款证明等佐证材料。

7.往届省赛获奖项目仍可报名参赛,占用学院本年度晋级省赛名额。

8.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可自主选择参加主赛道或“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比赛,但只能选择参加一个赛道。师生共创的商业组项目只能参加高教主赛道,不能报名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四、比赛赛制

大赛采用院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

五、赛程安排

(一)报名工作(3-4月)

1.院赛报名:院赛报名及评审工作,请各系于4月18日前组织各参赛团队提交项目Word版计划书(见附件2)、项目PPT(均为PDF版,大小不超过30M),以系为单位上报教学事务部完成院赛报名工作。

院赛申报由参赛项目学生负责人完成,以提交项目计划书为主。创意组根据团队创意设计撰写创意项目计划书,其他组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撰写创业项目计划书。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概述、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及其他说明。参加高教主赛道的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以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中注册成立公司的项目团队还需提交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扫描件,并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需盖公司公章。

2.官网报名:参赛团队必须同时通过登录大赛指定官方网站“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以教育部官方通知为准。

3.指标要求:各系申报参赛项目数量,具体详见附件3《2022年怀德学院“互联网+”各系申报参赛项目数量指标》,完成情况以大赛官网报名系统统计结果为准。

按照各系上报参赛项目数的5%,确定各系进入院赛网评名额(主赛道、红旅赛道分开计算);各系院赛报名数量超过指标10%以上的,增加1个院赛网评名额;超过指标30%以上的,增加3个院赛网评名额;各系院赛报名数量超过指标50%以上的,增加5个院赛网评名额

(二)院赛安排(4-5月)

1.院赛网评(4月下旬)

大赛组委会根据国赛、省赛评审要求,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织专家对提交的项目计划书进行通讯评审,根据打分情况确定参加现场赛评审的项目。

2.院赛现场赛(5月上旬)

入围的参赛团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现场展示并回答评委提问。项目展示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概述、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等,可进行产品实物展示。展示及答辩过程中,语言表达简明扼要,条理清晰。

项目展示及答辩内容包括:参赛团队现场创业项目PPT陈述(时间10分钟,版本为PowerPoint2010)、项目问答(5分钟),项目展示视频(1分钟,含在项目陈述时间内)。项目展示视频时长要求不超过1分钟,视频格式H.264 MP4,画面流畅,声音清晰,大小不超过20M。

通过院赛现场赛,决出院赛一、二、三等奖等奖项。

3.院赛训练营(5月中下旬)

按照一定比例选出排名靠前的参赛项目进入院赛训练营,邀请专家评委强化培训、深度辅导,并根据国赛评审规则开展项目路演、实时打分。

综合历次评审排名,结合省赛组委会分配学院的省赛参赛名额,确定出学院参加省级复赛的推荐项目。

六、奖励政策

院赛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有关奖励政策如下:

 (一)参赛学生。成功报名(以大赛官网“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及移动端报名统计为准)的参赛团队,每个学生可冲抵1个公选课学分或1个创新创业学分;获得院赛一、二、三等奖的参赛团队,每个学生可冲抵2个公选课学分或2个创新创业学分,同时团队获得现金奖励;入围省赛、国赛并获奖的奖励具体详见附件4:《常州大学怀德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赛事奖励办法》。奖励按照最高计,不重复计算。

(二)指导教师。学院提倡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开展师生共创,系部要鼓励教师积极遴选科研项目参与比赛。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我院I级甲等赛事)是目前高校教育主管部门极为重视、规格最高的大学生双创赛事,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普通高校学科竞赛目录中排名第一,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将其获奖数量列为考核指标必选项,是展示和检验我院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系要成立相关工作小组,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切实抓好大赛的组织工作。

(二)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各系要积极组织在校学生、毕业5年内的校友创业项目报名参赛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组织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特别是师生共创项目)参赛,要负责组织和遴选国内外知名赛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各系各类学科竞赛中的优秀项目报名参赛,要重点挖掘和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参赛项目;同时要动员具有丰富竞赛指导经验,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投身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中,既要扩大和提升大赛的参与面和影响力,更要保证参赛项目质量,努力实现学院在大赛成绩上的新突破,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八、其他说明

(一)为便于信息沟通和交流,大赛开通赛事工作QQ群:572321506(2022年常州大学怀德学院互联网+院赛),每个项目1名教师+学生负责人加群即可,学生加群时请备注“班级+姓名+项目简称”,教师请备注“系部+姓名”。大赛重要资料以及通知文件等会在群内发布,群内也将分享大赛相关讲座、课程以及培训等。

(二)为备战大赛,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利用“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公共平台”开设大赛备赛专栏(网址:http://180.108.46.32:83/26/list.html)。专栏聚焦大赛备赛相关事项,收集了往届省赛、国赛视频以及双创专家讲座课件等资源,手机、电脑均能直接在线观看和阅读,供广大参赛师生学习使用。

 (三)因考虑疫情影响,院赛报名和比赛时间为暂定时间,根据省赛和国赛具体通知,后续如有调整会及时告知学院和参赛师生。请参赛师生及时关注教育部大赛官方网站(网址:https://cy.ncss.cn/)和QQ群通知。

联系人:陈星宇,85120025,办公地点:怀德楼817办公室。

 

附件

1.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2.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院赛报名表(内含项目计划书)

3. “互联网+”申报参赛项目数量各系分配明细

4.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励办法

5.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第八届“互联网+”大赛系部联络教师名单


附件1: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pdf

附件2: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院赛报名表(内含项目计划书).doc

附件3:“互联网+”申报参赛项目数量各系分配明细.xlsx

附件4:常州大学怀德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励办法.pdf

附件5: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第八届“互联网+”大赛系部联络教师名单.xlsx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第八届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院赛项目详情信息汇总表.xlsx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2022年228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地址:江苏省靖江市新港大道136号        邮编:214500

电话:0523-85120025

技术支持:常州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