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2021年常州大学怀德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院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03-03

各系部、各部门: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激发我院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我院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资源对接平台,选拔优秀项目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国赛,经研究决定举办2021年常州大学怀德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院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简介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原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由李克强总理2015年倡导发起,由教育部、中央统战部等12个中央部委和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重大创新创业赛事。大赛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主动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大赛受到了全国高校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其成绩对于学校综合排名等均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二、组织机构

大赛由教学事务部、学生发展部共同举办。

大赛设立工作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工作组办公室设在教学事务部。教学事务部负责院赛、省赛及国赛等各环节的组织和管理,进行竞赛的宣传、组织报名、作品收集、评审和省赛国赛的组织工作;学生发展部进行资源保障和条件准备;各系部负责本院师生动员、作品遴选、学生指导、组织学生报名和参赛工作。

学院邀请企业代表、投资人、投资机构负责人和院内外专家组成专家团,负责参赛项目的指导和评审工作。

大赛工作组名单如下:

组长:刘春林

副组长:刘茂灿、王峰

成员:学生发展部、教学事务部以及各系部相关负责人,企业代表、投资人、投资机构负责人、院内外专家。

三、参赛赛道及组别

根据2020年第六届大赛的组织方案,大赛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和萌芽版块,原国际赛道并入高教主赛道。报名对象、条件及相关要求可参考《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20]5号),如有变化,以教育部下发的第七届大赛通知文件为准。

(一)高教主赛道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

1.创意组

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21531(以下时间均包含当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我院在校学生。学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初创组

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83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我院在校学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成长组

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83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83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我院在校学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即2016年之后毕业)。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4.师生共创组

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或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创业且教师所占权重比例大于学生(如已注册成立公司,教师持股比例大于学生)的项目参加师生共创组进行比赛。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项目如已注册成立公司,公司注册年限不得超过5 年(201631日后注册),师生均可为公司法人代表。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股权结构中,师生股权合并计算不低于51%,且学生参赛成员合计股份不低于10%

2)参赛申报人须为我院在校生,或毕业5 年以内的毕业生(即2016年之后毕业)。

3)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我院在职教师。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鼓励本组项目围绕社区创业、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方面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鼓励大学生扎根中国大地,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参赛项目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具有可持续性。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我院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即2016年之后毕业)。“青年红色逐梦之旅”赛道分为公益组、商业组:

1.公益组

1)参赛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2)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者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3)师生共创的公益项目,若符合“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要求,可以参加该组。

2.商业组

1)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的痛点问题、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

2)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司的项目均可参赛。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 1/3。如已注册成立机构或公司,学生须为法人代表。

3)师生共创的商业项目不能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可参加高教主赛道。

(三)参赛项目要求

1.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相关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行业背景选题。

2.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鼓励跨系部、跨专业组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3.参赛项目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须尊重中国文化,符合公序良俗。

4.初创组、成长组以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组中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5.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含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可以参加初创组、成长组,但不能参加创意组(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低于51%,其中初创组、成长组学生团队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6%

6.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官网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官网报名时需提交营业执照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相关复印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在教育部大赛官方通知发布前已获投资1000万元及以上或在2020年及之前任意一个年度的收入达到1000万元及以上的参赛项目,请在全国总决赛时提供相应佐证材料。

7.已获往届省赛一等奖但未获全国总决赛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仍可报名参赛,但仅限推荐参与大赛训练营排位赛以竞争晋级国赛资格,不参加本年度省赛,每校最多推荐1项;往届省赛二等奖、三等奖的项目仍可报名参赛,推荐项目占用学校本年度晋级省赛名额。已获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8.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可自主选择参加主赛道或“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比赛,但只能选择参加一个赛道。师生共创的商业组项目只能参加高教主赛道,不能报名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四、比赛赛制

大赛采用院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高教主赛道每所高校入选全国总决赛项目总数不超过4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国际赛道(国内外双学籍类)每所院校入选全国总决赛项目各不超过2个。评审规则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查看具体内容。

五、赛程安排

(一)报名工作(3-4月)

1.院赛报名:今年院赛报名及管理、评审工作将使用常州大学怀德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管理系统(手机、PadPC端操作均可,网址:http://180.108.46.32:1024/),具体操作见附件1《院赛报名操作指南》,请各系部412日前组织各参赛团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管理系统完成赛报名工作。

院赛申报由参赛项目学生负责人完成,以提交项目计划书为主。创意组根据团队创意设计撰写创意项目计划书,其他组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撰写创业项目计划书。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概述、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及其他说明。参加高教主赛道的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以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国际赛道中注册成立公司的项目团队还需提交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扫描件,并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需盖公司公章。

请参赛团队在管理系统里提交院赛申报表含计划书(见附件2PDF版,大小不超过30M,建议参赛团队同时提交PPT版计划书(用于院赛网评)。另外,管理系统里设置了选题环节,供教师、学生发布自己的科研课题和创业项目,以寻求志同道合的成员共同组建参赛团队。

2.官网报名:参赛团队必须同时通过登录大赛指定官方网站“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以教育部官方通知为准。

3.指标要求。各系申报参赛项目数量,具体详见附件32021年怀德学院“互联网+”各系申报参赛项目数量明细》,其中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均不得少于20%,完成情况以大赛官网报名系统统计结果为准。

(二)院赛安排(4-5月)

1.院赛网评(4月下旬)

大赛组委会根据国赛、省赛评审要求,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织专家对提交的项目计划书进行通讯评审,根据打分情况确定参加现场赛评审的项目。

2.院赛现场赛(5月中旬)

入围的参赛团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现场展示并回答评委提问。项目展示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概述、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等,可进行产品实物展示。展示及答辩过程中,语言表达简明扼要,条理清晰。

项目展示及答辩内容包括:参赛团队现场创业项目PPT陈述(时间10分钟,版本为PowerPoint2010)、回答专家问题(5分钟),项目展示视频(1分钟,含在项目陈述时间内)。项目展示视频时长要求不超过1分钟,视频格式H.264 MP4,画面流畅,声音清晰,大小不超过20M

通过院赛现场赛,决出院赛一、二、三等奖等奖项。

3.院赛训练营(5-6月)

按照一定比例选出排名靠前的参赛项目进入院赛训练营,邀请专家评委强化培训、深度辅导,并根据国赛评审规则开展项目路演、实时打分。

综合历次评审排名,结合省赛组委会分配学院的省赛参赛名额,确定出学院参加省级复赛的推荐项目。

六、奖励政策

院赛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优秀组织奖,有关奖励政策如下:

(一)参赛学生。成功报名(以大赛官网“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及移动端报名统计为准)的参赛团队,每个学生可冲抵1个公选课学分或1个创新创业学分;获得院赛一、二、三等奖的参赛团队,每个学生可冲抵2个公选课学分或2个创新创业学分,同时团队获得现金奖励;入围省赛、国赛并获奖的奖励具体详见附件4:《常州大学怀德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赛事奖励办法》。奖励按照最高计,不重复计算。

(二)指导教师。学院提倡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开展师生共创,系部要鼓励教师积极遴选科研项目参与比赛。根据省厅大赛文件精神,教师指导项目获省决赛一等奖的,可以认定等同于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实践教学)二等奖;获国赛金奖的,可以认定等同于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实践教学)一等奖,可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主要依据。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各系部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系部成立领导小组,并配备专人负责系部的大赛推荐、组织和协调工作,制定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

(二)宣传动员,深挖项目。各系部要认真做好赛事的宣传动员工作,对赛事的意义和内容进行积极宣传,可通过组织获奖团队分享会、赛事宣讲会等方式扩大赛事影响力,发掘优秀的创业项目,充分调动教师、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三)整合资源,认真组织。各系部认真做好组织推荐工作,主动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大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要整合校友资源,形成合力加强对参赛项目的指导和培育,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此为契机积极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

八、其他说明

(一)为便于信息沟通和交流,大赛开通赛事工作QQ群:874768914(怀德学院第七届“互联网+”竞赛群),每个项目1名教师+学生负责人加群即可,学生加群时请备注“班级+姓名”,教师请备注“系部+姓名”。指导教师和参赛同学有疑问的,可以在群内咨询。另外,大赛重要资料以及通知文件等会在群内发布,同时考虑疫情情况,群内也将分享大赛相关讲座、课程以及培训等。

(二)为备战今年大赛,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利用“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公共平台”开设大赛备赛专栏(网址:http://180.108.46.32:83/26/list.html)。专栏聚焦大赛备赛相关事项,收集了往届省赛、国赛视频以及双创专家讲座课件等资源,手机均能直接在线观看和阅读,供广大参赛师生学习使用。

(三)因受当前疫情影响,院赛报名和比赛时间为暂定时间,后续将根据省赛和国赛具体通知,进行相应调整。请参赛师生关注学院网站和QQ群通知。

联系人:陈星宇,0523-85120025,办公地点:怀德楼817办公室。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20213月3日

附件1:“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管理系统院赛报名操作指南.doc

附件2: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院赛申报表(含计划书).doc

附件3:“互联网+”申报参赛项目数量各系分配明细.xlsx

附件4:常州大学怀德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赛事奖励办法.pdf

附件5: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第七届“互联网+”大赛系部联络教师名单.xlsx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地址:江苏省靖江市新港大道136号        邮编:214500

电话:0523-85120025

技术支持:常州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