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2019-2020-2学期教学工作安排指南——(教师版)

发布时间:2020-02-20

各位老师: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做好全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疫情防控期间教育教学工作安排的通知》以及我院相关文件要求,为尽量减少疫情对教学工作的影响,学院经研究决定在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开展线上教学。现就老师们普遍关心的相关问题,制定教学工作指南,供参考使用。

1. 2019-2020-2学期总体教学安排是什么?

新学期教学时间从39日至7月19日,共19周。

2. 各类课程教学工作如何开展?

学院将于3月1日至3月8日开展线上教学试运行,39日(第一周)理论课程开展线上教学;通识类选修课(含超星尔雅、智慧树、高校邦等网络通识选修课)、创新创业类课程(智慧树)3月 30 日(第四周)起开课。疫情结束后,课程采用现场课堂教学或视情况继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不具备在线教学条件的实践、实验类课程,可先暂缓开课,待学生返校后另行安排。

3. 课程在线教学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课程在线教学应利用各类慕课和省、校两级优质在线课程资源,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要结合疫情防控教育等要求,按照线上教学的特点做好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符合学校在线课程管理办法,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保证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

4. 在线教学采用什么平台、模式和方法,学院有无统一规定?

学院不统一规定采用哪种平台、工具、软件、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师可根据各自课程特点采用不同的平台工具软件,以不同的模式和方法开展线上教学。支持授课教师(团队)自行构建适合学院教学实际的在线课程,确保优质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学院不建议采用课堂视频直播的教学形式。 

5. 在线教学可用哪些平台和工具?

教师可选择以下平台或工具开展课程在线教学:

(1)依托“常州大学怀德学院课程在线平台”(超星泛雅平台及学习通APP)(http://cdhdxy.fanya.chaoxing.com)自建课程,或采用示范教学包建课方式,开展在线教学。(平台登录方式:教师登录输入账号(教师工号)和初始密码(123456)登录;学生账号为学号,初始密码为123456)

优点:平台辅助建课资源丰富,如电子书、视频课等,且与教务管理系统数据对接,教师登陆系统后即可查看课程及学生信息,方便在教学中利用平台功能对学生在线学习过程进行管理。

难点:自建课程资源需要一定建设时间,特别是视频录制,可采用“PPT+语音”方式完成。

(2)从“中国大学MOOC平台”(www.icourse163.org)提供的面向社会共享的优质课程中,引入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相近的其他学校课程资源,开设同步SPOC或者异步SPOC的在线课程

优点:可直接引进使用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特别是国家级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教师可在短时间内方便快速建课

难点:校外课程与本校课程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需教师合理选择和利用相关资源。(平台登录方式:教师自行注册登录,学生须以实名按“姓名学号班级”注册,申报课程须学汇总后报省级相关单位核准,原则上 7 月 31 日前免费) 

6. 在线平台和工具有哪些技术支持及使用培训的群?

教师应尽快根据选定使用的教学平台或智慧教学工具,加入技术支持QQ群或微信群,加强交流并参加相关培训。建议同一门课程尽量选定一个教学平台,充分发挥教学团队作用,共建共享课程资源。

怀德学院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教学讨论群903861216

怀德学院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学讨论群1043621687

教学事务部联系人:王玲,QQ号:459218090,手机:15052315298

7.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哪些课程教学资料?

教师应在开课前完成各项备课工作任务,一是准备好课程教学资源,包括:①课程门户资源:包含课程介绍、课程团队、课程目标、课程大纲、课程教材、考核方式等;②课程教学资源:包括 PPT 课件、电子教材、课程教学视频(建议按知识点做成不超过 15 分钟短视频,不宜做整堂课录制的长视频)等,并及时上传至教学平台。二是设计好课程教学方案,包括:随堂测试、问题讨论、作业布置、辅导答疑、在线测试、成绩评定、线上教学质量监控方式等。为应对学习高峰期平台服务器和网络可能出现的拥堵,教师应备有预案,比如将用于本周上课的相关教学资料除了上传教学平台外,同时上传到QQ群、网盘等其他网络空间。

8. 教师如何联系学生参加课程在线学习?

任课教师登录学校门户网站后,在“校内应用”中打开“教务管理系统”,在左上方本人常用功能中选择“教学任务及课表”,点击界面右上角“教学方式填报”按钮。填报时,请首先从各门课程后下拉框中选择使用的“教学资源名称”,然后在“授课方式说明”栏目中输入教学资源平台的登录网址、用户账号信息、简要操作步骤、老师本人的联系电话及其他联系方式如课程QQ群等。在开设课程QQ群时,教师应严格审核加入者身份,提高防范意识。任课教师也可通过教务系统给学生发送短信:登录学校门户网站后,在“校内应用”中打开“教务管理系统”,在左上方本人常用功能中选择“选课学生消息发送”,查询本人学期教学任务,选择课程、选择学生后发送短信。

9. 在线教学时间是否应严格按照原课表执行,时长如何控制?

教师可以按教学周组织教学。课程中安排的集中讲解、讨论及辅导答疑等实时在线教学活动,须提前告知学生按原教学计划时间(课表)进行。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掌握实时在线教学活动时长,不必严格遵照课表下课时间。如课表外需占用学生业余时间,请教师自行与学生协调。 

10. 学生没有教材如何学习?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各出版社官网进行在线阅读或通www.aijiaocai.com(爱教材网)检索教材服务资源。另外,教师还可通过超星平台“课程资源”中查询适用的电子资源,推荐给学生使用。

11. 教师因特殊情况无法开展在线教学怎么办?

有教学团队的课程,可由教师本人委托团队其他成员先代其承担相关在线教学任务。仅由一位教师承担的课程,可申请办理调停课手续,待学生返校后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补课,赶上教学进度。

12. 学生没有网络学习条件怎么办?

教师应及时将在线学习困难的学生情况,报所在系部登记备案,由系部按规定落实困难学生关爱、帮扶措施。确因特殊原因无法完成在线学习任务的学生,可指导其在返校后进行在线学习,弥补前期耽误的教学内容。

13. 教师如何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凡使用在线教学平台(超星泛雅等)组织教学的课程,平台均可提供学生视频学习、在线作业、测试等学习过程的详细数据和统计分析,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要加强学生管理,并发挥学生班干部和同学互相监督的作用,最大程度上杜绝学生代课、代交作业、代考等现象。

14. 教师如何进行课程辅导与答疑?

教师可以通过所使用的在线教学平台讨论区、QQ群、微信或电话等方式,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和指导,及时解答学生课程学习中的问题。

15.实践类课程教学怎么办?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暂停返校前各类校外实践类教学活动,条件允许的校内实训课程可设计成线上虚拟实习教学的形式;暂停各类学科竞赛集中培训工作,可采取线上指导方式开展;实验课程应根据疫情适当调整实验教学方案,可利用学校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省级共享平台)相关虚拟仿真项目、“实验空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服务平台”和“江苏省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相关实验教学资源开展在线实验教学。实验空间平台免费提供2000余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资源,并提供在线实验教学支撑和教学考核管理。需依托实验室开展的实验课程,可先进行实验绪论、前期准备等方面教学,操作环节推至返校或隔离结束后进行。需依托实验室开展的实验课程,可先进行实验绪论、前期准备等方面教学,操作环节推至返校或隔离结束后进行。

16.毕业设计(论文)如何开展?

 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按照原计划开展指导工作,前期、中期各阶段检查时间不变,答辩时间原则上也不变。教师可在实践教学平台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中开展前期工作。指导教师应主动联系学生,利用校园网上图书馆、数据库等网络信息资源,指导学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的资料收集、文献阅读等前期积累和论文撰写准备工作。根据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进展,灵活应用线上工具,对学生开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对受疫情影响而无法顺利完成的课题,可在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适当调整课题方向或变更课题内容,由系主任审批,并报教学事务部备案。

17.线上教学的温馨提示

(1)遵守规范

各位老师应自觉维护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注意网络文明与规范。

(2)做好准备

考虑网络等不可测因素,请各位老师务每次课前将PPT课件、教学视频以及其他教学相关资料备份到课程学习 QQ 群等其他网络空间,做好应急预案。

(3)关心学生

请教师提前了解学生进入平台情况,提前进行课程开课前测试工作。第一次上课进行线上签到并将情况反馈给系部教务秘书,以便系部及时提供帮助。

(4)教务保障

教务事项请联系各自系部教务秘书或教学事务部相关老师,教学事务部将第一时间回应大家的问题。

 教学事务部

                                              2020年2月19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地址:江苏省靖江市新港大道136号        邮编:214500

电话:0523-85120025

技术支持:常州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后台管理|